黃帝內經的撥筋療法 

 醫學寶典黃帝內經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木運之歲,上見厥陰。」即言六氣系統中的厥陰之氣,也就是五行系統中的木氣,在於人體就是肝系,習稱為「厥陰、肝木系統」。又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言人體「厥陰、肝木系統之風邪」與東方、春季之生氣、木運之歲、動能、生命力、胚芽、酸味、心包絡經與筋系等內外生態現象,有著最為密切之系統分類與繫屬關係。

又曰:「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即言因為肝木之氣的有餘不及之變,其影響所及必然生為燥邪與風病、當然會出現症狀。又曰:「風者百病之始也。」「風者百病之長也。」「厥逆(即瘀滯、阻塞而氣血不通。)者寒濕之起也。」極言厥陰、肝木之氣的有餘不及之病,對於「身心腦靈氣」整體健康之不利影響。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與腎水、是為人體五大基本系統分類,而風火濕燥寒謂之五邪,就是出於五臟系統之多餘邪氣。

又曰:「病在筋調之筋。」即言厥陰、肝木之氣的有餘不及之變,也就是肝木有餘之風邪、肝木不及之燥邪與火濕風寒等邪氣,對於筋系的影響最直接,針對厥陰、肝木系統之氣的有餘不及之病,應該以調理筋系的「補虛瀉實」最為直接而有效。根據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理論,說明台北能量醫學權威張榮展老師所傳,最新「手部撥筋補瀉療法」之重點原則如下:

一、雙手指掌與臟腑經脈功能之關係/手之五指、包括掌骨內外的手掌手背,與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血直接相應,通常以左掌補正氣、用右掌瀉邪氣,或以左手背瀉邪氣、用右手背補正氣。(足部趾掌之應氣原則也完全相同,常以左足底補正氣、用右足底瀉邪氣,或以左足背瀉邪氣、用右足背補正氣。)

1、中指/屬肝木、合於足厥陰肝經與手厥陰心包絡經,應東方、春氣之生發、綠色,主筋系、動能、生命力、好心情,常承受鬼魅魍魎等邪靈之不良影響。

2、無名指/屬心火、合於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等,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二火之氣。應南方、夏氣之蕃秀、紅色,主系統、脈絡與相關功能之整合,主成長興旺、超意識、影響力、親和力、個人魅力、心性、「慈悲仁愛之心」以及上帝、天使等高靈的祝福、加持與常相左右。

3、大指/屬脾土、合於手太陰肺經與足太陰脾經,應中央、大地、黃色,主肉系、淋巴腺與體液,主消化吸收、傳導輸送、溝通協調與資源之整合、變化,主意識、道德修養、胸襟氣度等軟硬實力。

4、食指/屬肺金、合於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應西方、秋氣之肅殺、白色,主皮毛、暨上下內外一切諸氣(即全身信息能量場之運作。)的功能、作用、涵蓋範圍、共震共鳴、警戒防衛與浸潤滲透等實質影響力。

5、小指/屬腎水、合於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應北方、冬氣之沉潛聞局與閉藏、黑色,主骨、髓、腦、遺傳基因與精力,主體液之利用代謝、記憶力、聰明才智、決心毅力、智慧發展、堅持、效益、成就、原罪與業力等印記。

二、開穴順氣/以大指與中指,抓住另一手、指尖的指甲兩側,輕輕按壓揉捏六至十二次、是為開穴,可直接強化所屬經脈系統內部、氣血營衛之「升降出入」與功能運作,有助於內外生態之溝通傳注,瀉實補虛以促進人體之自我療癒。

三、以左掌補正氣/依中指補肝木、無名指補心火、大指補脾土、食指補肺金、小指補腎水原則,從指尖開始,循指骨掌骨正上方之筋、由外而內撥筋補之,直至掌根。

(或以左手背瀉邪氣,宜從手腕後方橫紋開始、由內而外循筋撥治之,)

四、用右掌瀉邪氣/依中指屬肝木、宜瀉燥邪,無名指屬心火、宜瀉寒邪,大指屬脾土、宜瀉風邪,食指屬肺金、宜瀉火邪,小指屬腎水、宜瀉濕邪之原則。從右手腕後方之橫紋開始、由內而外循筋撥治,直至指尖。。

(或以右手背補正氣,從指尖開始,循手背中線撥筋補之,直至掌根。)

 

重要啟發:

    孔夫子認為:「道不遠人所以人能弘道。」強調「自然規律絕對不容違逆、而事在人為也不能隨便喪志順應自然則得道多助、當然必竟全功。」的意思。本文所敘述者有形有限、後天基礎之必備方法也,所以經上又一再交待:「必先治神、必一其神!」必需懂得反求諸己、徹底拾掇好自己,經云:「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唯其釋縛脫艱天人合一、乃可以鬼神幽贊邀得天助,陰陽合和、三才一貫,有效動員額外助力,始足以立竿見影、改變現狀。按照生態療法專家陳芳男老師所說:「後天基礎之法當然必需完備、絲毫不疏漏,然而成功圓滿的真正關鍵則端賴於“無形之炁”的順利發揮。」其重點正是啟玄子王冰道長所謂之:「釋縛脫艱、止於至善!」必先如法盡其在我、求得功德圓滿之理事無礙,然後氣沉丹田、運轉胎元,內外相合、貫串周身,持盈保泰而全真導氣,牛目全無指令明確,當然可以瀉實補虛扭轉乾坤,施行各各樣的神蹟奇事,以利益眾生造就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