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鬆筋治百病
老子《道德經》:「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人自出生嬰兒期柔軟如無骨,待至能站立奔跳,跌倒也無筋骨痠痛之症,筋骨柔曲程度,仍是成人望塵莫及。但隨著歲月身體變化增長,筋肉日趨僵緊,痠痛之症與日俱增,關節活動不靈活,百病變出,影響內臟的功能,轉而出現各式各樣的慢性病。近代醫療雖然進步,但仍無法根治此一問題。從《黃帝內經‧經筋篇》的記載,經絡循行的路徑上,一樣分佈著相關連的筋肉層。
當這些筋肉產生糾結扭轉時,阻礙經絡通道‧就會引起各種痠痛,或是內科疾病,可見在二千多年前,痠痛問題早就受到古人的重視了。漢醫望診理論“有諸內,形諸外”,即說明內臟疾患會顯現在外表頭面四肢,從相關部位對應不同的臟腑,因此,可以馬上診斷出問題所在。但從氣血理論來看,“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氣血透過脈管與經絡連通全身,供應細胞所需營養與能量。如果通道受阻,則會使相應部位產生病痛。
而這些通道都被筋肉所包覆,如果筋肉攣縮僵緊壓縮通道,就會使氣血不流暢,影響細胞所需物質量的供應。久之,就會產生病變。因此,內臟病就會產生。所以,從另一角度來看疾病的形成,是“因於外,形於內 ”,是外部的氣血受阻,無法和內部臟腑產生交流,而使臟腑致病。所以經筋層的張力與鬆軟程度,將會對內部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痠痛症到了現代,已是文明病的代名詞。不管是肩頸的痠痛,或是上背痛、下背痛、四肢痠痛等,對以經濟掛帥的現代而言,造成莫大的經濟損失與競爭力。所以各種治療痠痛的方法、藥物、儀器等,層出不窮,號稱治百病,可是仍無法消除痠痛的發生,一樣困擾現代人的生活。
這些筋肉緊繃造成的痠痛要如何解決呢?自古即有許多導引按摩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或是練太極拳、瑜珈術、氣功等,都可以治療痠痛症。但是一般人忙於工作,少有時間運動,或是無法堅持運動,總等病痛嚴重了,才想要去學習此類運動,體力或精神又無法負擔,仍無法達到健康的目的。轉而借助醫療方法,不管中西藥,或是復健、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或是層出不窮的健康食品,或能舒緩痠痛於一時,但仍無法根除,還是反覆發生,似乎不是最佳解決的辦法。
在漢醫理論中,肌肉痠痛應該和肝、脾、腎三臟有相關。所謂「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肉藉筋依附在骨頭,骨頭關節則賴肌肉伸縮而運轉。而滋養全身的氣血,或行於五臟六腑之內,或行於筋肉腠理之間。當肌肉緊縮則血管、神經、經絡都會受到擠壓,造成局部不通暢,而產生痠痛。所謂「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一直是漢醫對“痠痛”所下的最清楚的定義。所以,祇要保持氣血的暢通,自然痠痛就不會找上門。
最近拜讀香港名醫朱增祥醫師的拉筋理論,認為人體有三條大筋是解剖學上不存在,卻是和人體健康有最大關係。
第一條是從枕部脊旁兩側一直延伸至足跟;一條是從內踝,沿腳的內側至會陰相連,也是一般劈腿拉筋的部位;另一條則是從手心沿著手臂中線至胸中相連。此三條大筋雖無解剖學上的存在,但是在做拉筋動作時,確實有緊張拉扯的感覺存在。尤其背後大筋與脊神經相連臟腑的病症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若能使脊椎保持鬆軟,不會造成關節緊繃壓迫脊神經,則內連臟腑所產生的病痛,自然舒解。
所以,鬆筋是維繫健康的第一首選。選擇運動鬆筋,但易受技巧、場地和時間限制,比較無法讓人持之以恆。傳統的拉筋壓腿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較為疼痛,仍須借助外力才有辦法達到效果,比較容易失敗。
在參考了許多方法後,覺得以漢醫理論為依歸,從肝脾腎三條經筋下手,效果應該會較好。肝脾腎為足三陰經筋,起於腳的內側,平時運動較不易用到這部份的肌肉,此處分佈較多的靜脈,足部回流心臟的血液及淋巴液,都要靠這些肌肉縮收擠壓上傳。所以若運動不足,容易產生水腫現象。因此用力縮收足部內側肌肉,有助於氣血循環上升回到心臟,使心臟血量增加,血氧的供應增加,自然身體能量代謝提高,產生熱量,能驅逐寒氣,經絡氣血通暢,通則不痛;同樣氣血循環增加肝脾腎三經的運轉,對相關的筋肉骨部份,也能增加氣血循環,僵緊的肌肉便能逐漸鬆軟,筋柔節鬆,痠痛自然遠離。
那要如何運動,可以增加腿部內側肌肉的收縮呢?有一個懶人法,即平躺將兩腳併攏,兩足內側相合,兩膝相靠,維持姿勢即可。要保持此姿勢,大腿內側肌肉必須出力,並維持等長收縮,肌肉一直做處在緊張狀態,提高代謝能量,身體很快就發熱,平時四肢冰冷的情形立刻改善。同時會使腿部僵緊肌肉,因熱而鬆解開來,關節也會有鬆開感。當氣血由腳向上傳送時,遇到僵緊的肌肉就會出現鬆開,或是拉筋緊繃痠痛的現象。遇拉筋痠痛現象時,意念宜加強拉筋感,讓痠痛緊縮加重,忍耐撐過痛苦,肌肉自然會慢慢軟化,關節變鬆,痠痛減少。
對於練氣功的人,此法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當平躺維持姿勢一段時間後,讓自己進入氣功態,意念隨著氣血而走,體察細微變化,運用變化,加強拉筋感,會打通平素不易暢通部位。根據筆者經驗,會有類似乞丹的反應,也有強縮陰竅之感,變化無窮,但要有“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的毅力與決心,才會有明顯的變化。
夾腳鬆筋術目前觀察到的適應症:
1.腰背痛坐骨神經痛 2.經痛 3.腹痛 4.頭暈脹痛 5.手腳冰冷
6.運動造成乳酸堆積的痠痛 7.瘦身減肥(小腹、大腿、腰身)
注意事項:
1.月經期不要操作過久,以免過度耗氣。
2.疲倦虛弱時,宜重溫養,不宜猛烈躁進。
3.大出汗後,宜補充三珍湯。
4.收功時,將意念放在神闕(兩手勞宮搭在神闕),輕輕守著,待氣息平靜內收。
5.宜飯後一小時以後操作。
6.練時先溫養,待發熱後再加強力道。
7.出現自發拉筋時,兩腳仍併合不開,但力道順其自然。
十六字真言:痠之再痠,緊之再緊痠至不痠,緊至不緊
鬆筋治百病
老子《道德經》:「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人自出生嬰兒期柔軟如無骨,待至能站立奔跳,跌倒也無筋骨痠痛之症,筋骨柔曲程度,仍是成人望塵莫及。但隨著歲月身體變化增長,筋肉日趨僵緊,痠痛之症與日俱增,關節活動不靈活,百病變出,影響內臟的功能,轉而出現各式各樣的慢性病。近代醫療雖然進步,但仍無法根治此一問題。從《黃帝內經‧經筋篇》的記載,經絡循行的路徑上,一樣分佈著相關連的筋肉層。
當這些筋肉產生糾結扭轉時,阻礙經絡通道‧就會引起各種痠痛,或是內科疾病,可見在二千多年前,痠痛問題早就受到古人的重視了。漢醫望診理論“有諸內,形諸外”,即說明內臟疾患會顯現在外表頭面四肢,從相關部位對應不同的臟腑,因此,可以馬上診斷出問題所在。但從氣血理論來看,“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氣血透過脈管與經絡連通全身,供應細胞所需營養與能量。如果通道受阻,則會使相應部位產生病痛。
而這些通道都被筋肉所包覆,如果筋肉攣縮僵緊壓縮通道,就會使氣血不流暢,影響細胞所需物質量的供應。久之,就會產生病變。因此,內臟病就會產生。所以,從另一角度來看疾病的形成,是“因於外,形於內 ”,是外部的氣血受阻,無法和內部臟腑產生交流,而使臟腑致病。所以經筋層的張力與鬆軟程度,將會對內部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痠痛症到了現代,已是文明病的代名詞。不管是肩頸的痠痛,或是上背痛、下背痛、四肢痠痛等,對以經濟掛帥的現代而言,造成莫大的經濟損失與競爭力。所以各種治療痠痛的方法、藥物、儀器等,層出不窮,號稱治百病,可是仍無法消除痠痛的發生,一樣困擾現代人的生活。
這些筋肉緊繃造成的痠痛要如何解決呢?自古即有許多導引按摩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或是練太極拳、瑜珈術、氣功等,都可以治療痠痛症。但是一般人忙於工作,少有時間運動,或是無法堅持運動,總等病痛嚴重了,才想要去學習此類運動,體力或精神又無法負擔,仍無法達到健康的目的。轉而借助醫療方法,不管中西藥,或是復健、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或是層出不窮的健康食品,或能舒緩痠痛於一時,但仍無法根除,還是反覆發生,似乎不是最佳解決的辦法。
在漢醫理論中,肌肉痠痛應該和肝、脾、腎三臟有相關。所謂「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肉藉筋依附在骨頭,骨頭關節則賴肌肉伸縮而運轉。而滋養全身的氣血,或行於五臟六腑之內,或行於筋肉腠理之間。當肌肉緊縮則血管、神經、經絡都會受到擠壓,造成局部不通暢,而產生痠痛。所謂「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一直是漢醫對“痠痛”所下的最清楚的定義。所以,祇要保持氣血的暢通,自然痠痛就不會找上門。
最近拜讀香港名醫朱增祥醫師的拉筋理論,認為人體有三條大筋是解剖學上不存在,卻是和人體健康有最大關係。
第一條是從枕部脊旁兩側一直延伸至足跟;一條是從內踝,沿腳的內側至會陰相連,也是一般劈腿拉筋的部位;另一條則是從手心沿著手臂中線至胸中相連。此三條大筋雖無解剖學上的存在,但是在做拉筋動作時,確實有緊張拉扯的感覺存在。尤其背後大筋與脊神經相連臟腑的病症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若能使脊椎保持鬆軟,不會造成關節緊繃壓迫脊神經,則內連臟腑所產生的病痛,自然舒解。
所以,鬆筋是維繫健康的第一首選。選擇運動鬆筋,但易受技巧、場地和時間限制,比較無法讓人持之以恆。傳統的拉筋壓腿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較為疼痛,仍須借助外力才有辦法達到效果,比較容易失敗。
在參考了許多方法後,覺得以漢醫理論為依歸,從肝脾腎三條經筋下手,效果應該會較好。肝脾腎為足三陰經筋,起於腳的內側,平時運動較不易用到這部份的肌肉,此處分佈較多的靜脈,足部回流心臟的血液及淋巴液,都要靠這些肌肉縮收擠壓上傳。所以若運動不足,容易產生水腫現象。因此用力縮收足部內側肌肉,有助於氣血循環上升回到心臟,使心臟血量增加,血氧的供應增加,自然身體能量代謝提高,產生熱量,能驅逐寒氣,經絡氣血通暢,通則不痛;同樣氣血循環增加肝脾腎三經的運轉,對相關的筋肉骨部份,也能增加氣血循環,僵緊的肌肉便能逐漸鬆軟,筋柔節鬆,痠痛自然遠離。
那要如何運動,可以增加腿部內側肌肉的收縮呢?有一個懶人法,即平躺將兩腳併攏,兩足內側相合,兩膝相靠,維持姿勢即可。要保持此姿勢,大腿內側肌肉必須出力,並維持等長收縮,肌肉一直做處在緊張狀態,提高代謝能量,身體很快就發熱,平時四肢冰冷的情形立刻改善。同時會使腿部僵緊肌肉,因熱而鬆解開來,關節也會有鬆開感。當氣血由腳向上傳送時,遇到僵緊的肌肉就會出現鬆開,或是拉筋緊繃痠痛的現象。遇拉筋痠痛現象時,意念宜加強拉筋感,讓痠痛緊縮加重,忍耐撐過痛苦,肌肉自然會慢慢軟化,關節變鬆,痠痛減少。
對於練氣功的人,此法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當平躺維持姿勢一段時間後,讓自己進入氣功態,意念隨著氣血而走,體察細微變化,運用變化,加強拉筋感,會打通平素不易暢通部位。根據筆者經驗,會有類似乞丹的反應,也有強縮陰竅之感,變化無窮,但要有“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的毅力與決心,才會有明顯的變化。
夾腳鬆筋術目前觀察到的適應症:
1.腰背痛坐骨神經痛 2.經痛 3.腹痛 4.頭暈脹痛 5.手腳冰冷
6.運動造成乳酸堆積的痠痛 7.瘦身減肥(小腹、大腿、腰身)
注意事項:
1.月經期不要操作過久,以免過度耗氣。
2.疲倦虛弱時,宜重溫養,不宜猛烈躁進。
3.大出汗後,宜補充三珍湯。
4.收功時,將意念放在神闕(兩手勞宮搭在神闕),輕輕守著,待氣息平靜內收。
5.宜飯後一小時以後操作。
6.練時先溫養,待發熱後再加強力道。
7.出現自發拉筋時,兩腳仍併合不開,但力道順其自然。
十六字真言:痠之再痠,緊之再緊痠至不痠,緊至不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