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廣遠壇五朝文檢文類、文體、內容與形式二

三、下行文:榜、符

「榜」即為「公布之榜文」,旨在公布傳達齋醮訊息與證盟功德;「符」或稱「符命」、「真符」、「符文」,即是各式符籙簡文誥契,以為召神遣將,合符效信。在歷朝公文書系統,皆屬下行文。

 

(一)榜

 

1青玄救苦府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恭請東宮慈父太乙青玄尋聲救苦天尊接引生方,「榜」下硃批「号」(發壇外曉諭))

 

2靈寶大法司 為雲廚監齋事(後大字「右榜曉諭,醮會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示」)

 

3勅封境主尊神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後大字「右榜知悉,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下硃批「号」)

 

4慈惠堂酧恩五朝福醮祈安植福金榜(後大字「右榜知悉,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恭請「祖師三天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張主盟),「榜」下硃批「号」(發掛壇前曉諭))

 

5九元應元府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後大字「右榜知諭,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恭請「祖師三天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張主盟),「榜」下硃批「号」(發壇外曉諭))

 

6三界萬靈府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右仰知悉,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下硃批「号」)

 

7靈寶正一天師府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右仰知悉,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下硃批「号」)

 

8北極四聖府為酧恩建醮保境事(右仰知悉,神人通知,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下硃批「号」)

 

9大士告示(靈寶大法司,蓋「玉清至寶」於「大」字上,下小字為賑濟事,「本處界內一切男女無主無祀孤魂等眾」知悉,天運年月日給,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恭請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接引生方,後大「榜」下硃書「示」字。)

 

10紅榜(龍章鳳篆,後大字「右榜曉諭,神人通知」,請「祖師三天輔元贊化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張主盟),「榜」下硃批「号」(發壇前張掛),花押「一點丹心」)

 

11靈寶大法司為約束孤魂事(可比對9-473无上黃籙大齋立成儀<約束孤魂榜>)

 

12靈寶大法司為賑濟孤魂事(黃榜)(靈寶大法司五字硃筆圓圈,下有「松山慈惠堂印」;後仰「本處一切男女無主無祀孤魂滯魄等眾」知悉,恭請東宮慈父太乙青玄尋聲救苦天尊接引生方」,天運乙酉年八月二十三日,蓋「玉清至寶」於月上,「榜」下硃批「号」(發壇前張掛),花押「一點丹心」)

 

(二)符:符類在建醮中運用最多,茲以科儀名稱歸類如下,詳細解說待專文發表。

 

甲、建壇豎篙

 

1外壇動土符:一般用「九牛破土符」:「奉九牛破土大將軍起土押煞罡」,符頭為「雨漸耳」28畫,符尾「六壬」罡。

2豎燈篙動土符:一般用「九牛破土符」。

3燈篙破穢符:符頭「雨漸耳」,書「九鳳破穢大將軍清淨壇界大吉」,六壬符尾。

4內壇五方護符:書八卦與方位名。

5麒麟符:紅紙,硃筆「書麒麟星君到此」。

6鳳凰符:貼於三界壇壇口上作三界壇「鎮壇符」。以三官符泓澄明頭,黃紙硃書「雷令九鳳破穢到此祈安建醮合境平安」。

7水符:黑紙,白墨書「北帝敕令北方壬癸水德星君到此罡」。

 

乙、祀旗

 

1天布符:最上為「三清符頭」,其下為實際統治者萬神之主的玉皇諱號,再下則為齋醮目的與祈願,末押一「六壬罡」字則為「符尾」。

 

2地布符:上以黑字書三清符頭、主行普度賑濟孤幽的救苦天尊諱號,及「敕令本境界內一切十類男女無主孤魂滯魄等眾齊赴孤筵聞經受度拔往生方」普度對象與功德,而末押一「六壬罡」字為符尾。

 

丙、封山禁水

 

1破穢符(黃底紅符):請九鳳破穢大將軍。

2押煞符(黑底白符):請水德星君清淨。

 

丁、安龍送虎

 

1先天八卦草席符:以粉筆書於安放米龍新的草席背面,畫上太極、五行、八卦、洛書等具有宇宙論性質的符號。

 

2龍神青符布:以藍色棉布為底,以白色粉筆書寫「奉左青龍神君書開科甲罡」。

 

3白虎白符布:以白色棉布為底,以毛筆墨書「奉右白虎星君廣置田庄罡」。

 

4安龍九宮符(四靈符加上五方符)

 

5八卦安宅龍神符(五方降真氣,萬福自來臻):置放於主神像背後或正門背面的門楣之上。

 

6五張剪刀尺鏡符:安放於主殿五方,符紙襯色採五行相生配合。

 

7五方安鎮符命:配合安鎮五方五龍。

 

戊、發表(若大普則另加十八道符:普度、香請、請神、神虎、朱彥、萬神、帝令、鄧、苟、溫、張、辛、畢、馬、陶、趙、岳、度火)

 

1開天門:先點燃<開天門符>,向上吹化後,一邊作「桌三清」動作,即以淨板拍擊案桌三次,代表開啟天門、地戶、人門,以備朝元呈文;封閉鬼戶,斷離一切污穢干擾。

 

2淨壇:配合「小淨壇」儀節中,高功燃化<淨壇符>入於水盂,將聖化後的神水淨滌無形污穢,所謂「一點寒泉清此地,千般厭穢逐他方」,並以新鮮老榕樹葉點沾水盂符水作灑淨動作。

 

3水盂:配合「寫水盂」節次,敕化水盂中清淨水,書寫九鳳破穢大將軍等字及其諱號,並目運神光於盂上。

 

4香符:配合稱頌香雲結篆大天尊通傳功德,強調道由心合,心假香傳。

 

5奉符:即奉請功曹符使之符命,並吟誦大聖傳誠達悃天尊、大聖神威如在天尊、大聖三界齊臨天尊聖號。

 

6萬神:作為召請下列神祇之符契。

 

7玉陽宮:負責救度。

 

8官將符:馬、趙、溫、殷四元帥。

 

9三界符:天、地、水三界。

 

10四直:年、月、日、時四直功曹使者。

 

11土地:當境土地諸神。

 

12焚炎:待考。

 

13張:雷霆官將。

 

14度火:待考。

 

己、普度

 

1十傷符十道:靈寶解冢訟傷、獄死傷、中藥傷、殺傷、溺水傷、邪妖傷、死胎傷、自縊傷、冤債傷、伏連傷十道符命),即以符命救度十種非自然死亡、非常處理的孤魂滯魄;高功每唸誦一符命後,道眾即唱<酆都咒>,在「茫茫酆都中」哀怨曲調,配合化財執行濟度法事。

 

2五道真符:三天托化天尊「靈寶化衣真符」給「三天化衣神王、神吏」;法雲流潤天尊「靈寶解施法水流潤真符」給「水府泉宮管水使者」;太乙救苦天尊「靈寶解施甘露潤澤真符」;十迴度人天尊「靈寶解五體全形真符」給五帝魔王頒降天醫院煉度官屬將吏;太乙救苦天尊「靈寶解變食真符」給九天雲廚使者、變食天王。

 

3一道符命:廣度沈淪天尊「元始無量天尊普照孤魂符命」給北魁玄範府神虎召攝司何、喬元帥為首召攝官吏。

 

庚、朝科(以宿朝為例)

 

1宿啟:高功於三清洞案前化「啟科符」、默存「三師諱」(即三清諱),並於手中掐指玉文,然後持咒、步五行罡後放文,執行淨壇啟師儀節。

 

2入戶:高功首先來到壇場左角端處(康元帥前),代表玉皇宮金闕門前的守衛「官將前」;高功首先化<入戶符>,默唸<夜入戶咒>,然後踏行「北斗罡」,放文、祝香供養官將,這些功訣正代表入戶的憑證與合驗。

 

3壇角:接著高功存想玉皇金光護身,從官將前步行三步到玉皇幕前,化符、持咒、步踏「南斗罡」、放文後奉香,代表可進入金門之內朝謁玉皇大帝。

 

4老君:配合「晉謁五老」,儀式方位以太上老君位前作象徵,高功在此化符、默唸<天門神咒>、踏「五行斗」、放文,召喚當日值職功曹開門,然後進入宮門晉謁先天五老天尊。

 

5手爐:高功秉爐高跪,執香端正,提對印堂存思,藉著香霧氤氳結篆,運神會道,躡景飛玄;然後左手淨香、密咒、呵炁後三上香入手爐,再焚符入於手爐中,此即「跪爐三上香」(上靈寶三師香)。

 

6總靈:儀式來到「請宣靈咒」,即宣唱<五方衛靈咒法>,焚化<總召萬靈符>,藉著五星的靈光,發揮「五星列照,煥明五方」的功能,並以之護衛高功五臟身神,消除信眾厄難,祈求家國利亨。

 

7發爐:此段行儀時都講先化<發爐符>入手爐中,高功隨著後場法鼓二十四通的敲擊,與之後悠揚的弦樂聲中,閉目定志以凝聚自身神氣,並配合功訣上下牙齒相叩、嚥液存神來「發爐出官」。

 

8伏爐:都講取回手爐,焚化<復爐符>入手爐中,高功敷演「復爐納官」(或稱「伏爐」)儀節,以納官伏位收回發爐時關啟高真的身神各歸身宮。

 

9出戶:高功在吟誦「回鑾還駕大天尊」的聲韻中,先在老君位前焚化<出戶符>,密念<出戶咒>,接著步<五行罡>後放文,然後香辦人員放下珠簾。

 

10謝師:配合禮謝天師儀節。

 

11謝聖:配合禮謝北帝儀節,高功手持朝珠於笏板上默唸<百字誥>(玄天上帝寶誥)。

 

辛、謝壇

 

1天師符:送給醮主斗首,貼於家中神位之上。

2平安符:送給醮主斗首,隨身留用。

 

 

 

結 語

宗教活動必有一定的儀式聖事,表達教義、教理中所蘊含的宇宙、倫理及其濟度思想,以此合理化其信仰行為、神話傳說,並藉由神聖、神秘的人神接遇體驗,強化信徒的凝聚力與虔誠信仰。道教自開創以來,繼承傳統詩歌樂舞祭祀形式,但不再是血食犧牲獻酬,與恍惚入神般的巫法媚神,不同於民間巫覡、乩童降神與法師赤腳披髮形象;乃代之以道法修持、嚴肅科教演行以通神。特別是為了表顯莊嚴有序的宗教儀禮與神聖的氣氛,更吸收郊祀天地的隆重禮請彝儀,以及朝謁皇帝優雅的官儀,並運用道門獨特的存思修鍊,建構神聖的儀式空間,形成符號性與動作性的象徵系統,以道士為中介人物,完成完美莊嚴的此界與他界鬼神的溝通程序。而文檢正是整個科儀的內涵所在,從其形式規範與文字內容可瞭解儀式的意義與功能,所以做道教科儀研究者,一定得掌握文檢的形式內容和科儀中實際運用規矩。

 

在認識道教文檢的功能與實際的運用情形方面,有幾項特質是一定得掌握的。首先,道教齋醮科儀中所使用的宗教文書,乃是度生度亡教義的具體呈現與實際憑證,科儀演行以正式公文書認證與進傳為核心理念,表現道教儀式的進行乃結合詩歌樂舞與存想、文檢為一體。其次,道教科儀文書乃屬於官文書性質,不論道教科儀如何呈現其美學價值,科儀實質意涵與功能的實踐,都得透過如人間官府般的仙界公文書系統溝通神凡,與神仙將吏或孤幽魂識所屬的官司曹所機關、個人等,作虔誠有效通達與見證落實。再者,道教齋醮文書的運用,乃以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的基本原則,製作與進傳必須注意其尊卑等第,按照不同的齋醮科儀的需要而有不同文體名稱、格式與相關的內容配合;即書章呈文特別強調要「依格」,方能上達高真,應時感應。

 

本計畫以一年時間,執行了「臺灣正一派道法二門道壇五朝建醮文檢研究:以基隆廣遠壇為主」的調查研究,主要蒐集基隆廣遠壇九十四年(乙酉年)九月底「松山慈惠堂七朝建醮」,所使用的建醮文檢資料,再佐以相關道壇與《莊林緒道藏》第十六冊相關建醮文檢資料作為研究文本。其具體成果有下列數項:一是表列建醮重要行事規劃,以及實際七日的科儀闡行,藉此可明白建醮文檢資料運用時程關。二是統整歸納基隆廣遠壇常態五朝建醮科儀的內容為經,實際運用的所有文檢為緯,製作關係表式:由查知建醮科儀中每一儀式所需準備的全部文檢名稱與文類。三分析基隆廣遠壇五朝建醮文檢分類與上下平行歸屬關係:上行文有疏、心詞、狀、公文、牒五大類;平行文有關文一大類;下行文有榜、符兩大類,其下各有不同形式文檢適用於不同儀式闡行。四是針對實際田野調查五朝建醮文檢的內容與格式,作實際運用宣行的儀節功能與意義內涵重點析論,為進一步上溯其古道經根源奠定好基礎研究,以便瞭解其脈絡傳承,為「道教文書學」、「道教齋醮史」的建構研究累積初步的成果。

 

[1]劉枝萬<台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四》1967年)頁92:「豎燈篙標示祭場以後,天神地祇可以憑之以下降,蒞臨醮場,故必有地方神為之迎接,以盡地主之誼。此一任務,當由該地城隍負責,蓋以城隍又稱境主,即神界地主之故。唯恐諸神蒞臨者眾多,腳忙手亂,故以當境之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輔助城隍,冀免疏忽也。」饒河街舊街頭霞海城隍廟,饒河街街尾土地祠福德正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姜美 的頭像
    阿姜美

    阿姜美的修行小棧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