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內篇·仙藥》記載早期道教的禹步法說:「禹步法: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右,右過左,左就右。如此三步,當滿二丈一尺,後有九跡。」禹步的三步九跡,是丁字九步,一步七尺,三七二十一尺。這是禹步最基本的步伐。其步先舉左足,三步九跡,跡成離坎卦。此法在道教的科書中,稱之為三步九跡星綱。 《抱朴子內篇·登涉》的禹步法,雖然是先出右足,但同樣是三步九跡。禹步經道教行法者的推演,便成九十餘種,舉足不同,咒誦各異。道經中所見的禹步斗罡有:七星禹步、三步九跡法、三五跡禹步法、十二跡禹步法、天地交泰禹步法、交乾禹步法。七星罡、七星斗罡、北斗七元罡、禹步九跡罡、禹步九靈斗罡、九鳳破穢罡、九鳳雷火破穢斗罡、三步丁罡、三五飛步罡、火輪罡、火鈴罡、禹步罡、三台罡、三寶罡、遣將罡、神虎罡、交泰罡、交乾步斗罡、既濟斗罡、未濟斗罡、八卦斗罡、五行相殺罡、五行相生罡、金光範圍罡、召出仙靈官將罡、禹王三步九跡罡、朝天奏謁罡、制魔伏怪罡、二十八宿罡、躡地紀飛天罡法等。 道教如此豐富的禹步罡法,以運用於不同的法術。在道教齋醮科儀中,罡步是與行法相配合的,不同的科儀有不同的罡法,各罡步履路線不同。如水火煉度科儀,高功要步北斗玄樞罡。當代道教常行的鐵罐施食科儀,高功的步罡有三寶罡、九鳳罡、五常罡、八卦罡等。以當代台灣道教的科儀為例:在禁壇儀中,高功在畫有八卦的壇布上步先天斗、後天斗,步具有破穢功能的九鳳罡。在煉度科儀中,高功步南斗罡、南北二斗罡。而朝科的演法,高功先後步四正罡,左腳跟點五行斗,步先天八卦罡、後天八卦罡,踏五行斗。 道教的禹步稱為「步罡踏斗」,是因為禹步與星斗崇拜相融匯,使傳統的禹步注入了新的內容,這是道教對先秦巫師禹步的繼承發展。步罡踏斗的「罡」與「斗」、「綱」皆與星斗有關。罡,又稱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即北斗星第五至第七星;斗,即北斗,因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而綱指斗綱,北斗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三星稱為斗綱。道教認為綱是連星,紀是綴星,相合以組成北斗星座。 北斗七星是:一天樞、二天璇、三天璣、四天權、五天衡、六闓陽、七瑤光。古人認為北斗七星各有所指,《晉書·天文志》說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闓陽)為律,瑤光為星。而在道教的神靈系統中,北斗七星成為崇祀的自然神。南宋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五說北斗七星是上真:第一太星精名玄樞上真,第二元星精名北台上真,第三真星精名九極上真,第四紐星精名璇根上真,第五罡星精名太平上真,第六紀星精名命機上真,第七關星精名玄陽上真。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天衡宮廉貞星君、闓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北斗七宮合左輔右弼二星,即洞明宮外輔星君,隱光宮內弼星君,共有九宮星君,稱為九皇,或北斗九皇、北斗九宸。道教的禹步玄斗,即指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 道教的北斗崇拜,衍生出修行的的鬥法。暗喻正一之法的金鎖流珠5,論述了與禹步相關聯的鬥法。《金鎖流珠引》卷五記載的鬥法有:「衣斗、履斗、飛斗、戴斗、順斗、倒斗、反斗、橫斗、低斗、逆斗、昂斗、坐斗、行斗、臥斗、指斗、魒斗、務斗、魁斗、剛斗、柔斗、陰斗、陽斗、邪斗、正斗、收斗、捕斗、誅斗、禁斗、弘斗等法。並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興動風雨,天地順心。」道教如此豐富的鬥法,具有北斗崇拜的特徵。例如所謂臥斗,是在睡臥之際,存想七星在身,使魂魄不走,萬?歸宮,則外邪不敢幹試。履斗、戴斗又稱為戴履斗,所謂戴履斗,是頭上戴斗,足下踏斗,此法用於驅邪。《道法會元》卷二百五十記載九種斗名:飛斗、靈升斗、擊魁斗、出斗、入斗、合緯斗、披斗、指罡斗、豁落斗,此九斗皆不離北斗,並要依式步罡。道教認為出入斗中,身強?盛,延年益算,萬邪皆避。 道教的禹步承襲先秦禹步祛災的功能,並進一步融入了神仙信仰的內容。《金鎖流珠引》卷二說:「禹步,求長生、克災害等用之。」《金鎖流珠引》卷五說:「能知三五禹步之宗門,即入長生不死之道,此法妙秘,不傳非人。」《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五《三五步罡法》說:「步罡者,強身活?之法,安魂制魄之訣也。」道教認為護身延生,莫大於斗真;拘魂煉陽,尤先於罡?。五代孫夷中《三洞修道儀》說:「授正一籙後,方可為人章醮。」而在傳授的經籙中,就有《禹步星罡》一卷。在道教傳授的法籙中,就包括有禹步籙。道教的修仙煉真,降魔制邪,都以禹步為行法的基礎。這就是所謂一切法一切行持,非斗真不能通真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