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命運

 

0501命運與因果律

 

人自受孕時起,諸多有形或無形的因果眾生,隨因緣的時空關係而來聚集在得到其應得的回饋之後才各自離散在聚散的過程中就形成我們的命運。雖然有人不相信命運,但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累積而成的命相學知識,命是人一生扮演的角色,運則是人一生的遭遇,人在出生前就註定了命運,人出生時命運就在我們身上留下清楚的記號命運也可以說是人的生命程式。

 

我們肉體的生命起點,是從永生的靈體在受孕的當下形成,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出生算起,算命之所以從生日算起,是因為人有了命運程式,就會有一個與時空對應的生日,而不是由生日來決定命運。我們的生命程式源自過去的業因,依因果律而整理寫在靈體中也就是先有確定的命運,而後有面相、手相、骨相、六親、八字、姓名、陰陽宅等等各種關係。

 

人的肉體雖為父母所生,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靠其他的生命體犧牲寶貴的生命才得以成就,父母在人的生命程式中是協助者,而不是成長的提供者。我們從其他的生物搶來賴以成長的物質,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從沒對這些犧牲小我(較低層次的生命體)完成大我(人是最高層次的生命體)的生命體表示感謝之意。 

                                                              

但是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私有的觀念是人類一廂情願的說法,人類以武力脅迫其他生命體接受人類主宰。但是天不從人願上天設有一個最接近真理的因果律,就是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即使是人類設計的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從其他處拿來的不管是賺來的還是搶來的,都只是暫時借用而已,最終都要還回去的。我們必須更認清楚,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主宰從各種表現看來,充其量僅能算是地球上自以為是的惡勢力而已。

 

我們在進化到人的過程當中發揮了生物求生存的本能所謂食、色性也。為了肉體的成長犧牲多少其他的生命為了拼繁衍後代的機會,曾經傷了多少無辜。所以我們積累的恩怨情仇已是罄竹難書雖然在每一世都曾經了斷大部分但是每一世也都造了更複雜的業這些過去的種種都會記錄在靈體當中形成這一世生命過程要扮演的劇本有些與我們同世降生的就是我們的貴人或仇人,還有些沒同世降生的,就隱藏在我們週遭,形成我們的好運與歹運,或依附在身體上形成我們的特性智愚賢不肖甚或體質的強弱,所以命運的內容無一不是我們造因得果的傑作。

 

0502命運的無奈

 

人一再的在地球上粉墨登場,人的一切是由有緣眾生所提供的,人接受外來的物質而賴以成長,也同時欠下一大堆的債務,這些債主會在適當時機,回來向債務人索討回饋,這些陸續出現的債主,就形成人一生的命運共同體。

 

我們從受孕的當下起,命運共同體中的一大堆債主,就隨時空因緣而聚集。從此不但人的成長過程完全受到這些債主的干擾,人的思想與行為也都被滲透,甚至被這些外來依附的軟體所操縱,輕者情緒不穩,重者如起乩、發瘋,肉體好像只是依命運程式指令在運作的傀儡,所以我們的性格是多重的,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時常在感性與理性當中捏拿不定。

 

過去的智者,經幾世代的研究,發現人的終究歸宿,是體現如來本性,就是成佛、成仙。然而如來之時的靈性很難去描述,祂甚至連思想都付之闕如,僅能說是「空無一物」。而這種空無的觀念,與人類追求族群生存,進而追求成就的普世價值,有著基本上的矛盾,造成現實生活與修行的衝突。但是先知看到很久以後的未來,而一般人卻只看當下,所以先知註定是孤獨的。如果先知也耐不住寂寞,跟著世俗的腳步修改言行,如此雖能廣招信眾,而將理念包在世俗的糖衣中傳達出去,但是將就世俗,將無法帶領信徒真正脫離輪迴生死,因為信者總會找自己想要的道理,那些有益身心的苦口良藥,對於短視盲目的信者而言,是刺耳的廢話。名師頂著光鮮亮麗的外在,但是信徒選擇性的信仰,是無法根除其人生的終極困難。

 

就是因為人類追求的是,人生短暫的成就,與人類需要準備在靈界長久生存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不管人類如何絞盡腦汁,還是會走到無法令人如意的末路,有健康的沒財富、有財富的卻家庭不和諧,時有福難雙全又禍不單行的慨歎。

 

現在拜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形成非常大便利,也促成人口大量的增長,同時人類的生活步調,也必須配合調到極限。讓我們必須重新評估,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是福是禍。但是不管科技是福是禍,我們勢必無法在短期間內,擺脫科技對生活的影響。但是運用科技的產品,就須財富做後盾,一旦經濟出現問題,生活的慣性馬上失衡。

                      

我們生活的依賴品越來越多,要得到豐富的生活物質,就須努力工作,付出心力與體力。但是大家都想用最少的付出,而得到最大的報酬。所以大家都在努力爭取最大的福利,因此你爭我奪的結果,使我們每天都有如生活在戰場上。可是戰場上是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常勝將軍如果不知急流勇退,必有敗陣的一天。

 

我們生活中的需要越來越多,不能得到滿足的機率也越來越高。乘坐在高速奔馳的慾望列車上,如果讓其毫無限制的狂奔,終會因速度過高而脫軌,或因缺乏油料而無奈的停下來。如果福至心靈,想要讓列車中途停下,需要花費很長的生命軌道。但是令人難過的是,通常剩下的軌道已經不夠長了。

 

0503命運的改造

 

當我們碰上問題時,們都會以最熟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例如:發覺身體不舒服,醫生用打針吃藥、營養師用營養調配補充、命相師說最近運勢較差,應當補補運,或改個名就沒事、風水師或許會發現陽宅,甚至陰宅有缺陷、神職人員可能告訴你,多禱告多做功德、練士則會要你多修練、有人用意志力來抵抗命運、有人用及時行樂來忽衍命運、也有人向命運低頭消極過日、或是乾脆否定命運的存在。但是命運的存在與否,與你相不相信無關。最好的方式應該是,了解命運並改造它。

 

大多數相信命運的人,都想運用各種術法、命理學、姓名學、面相學、陰陽宅學,來改變令人不太滿意的命運。但是改來改去總是在枝節末流做文章,一輩子改到沒完沒了。我們要改變命運,就要了解命運源自因果循環,從因果律中了解,我們現有的一切都來自眾生。我們需運用各種佈施回饋眾生,而不是讓因果隨時空的自然顯化。

 

我們最大的因果來自於食與色,後來又追加了權力、財富、名聲……等等,使我們生活更多彩多姿,也使我們需要了斷的因果越來越複雜。雖然法律保障財產私有,但是法律無法保障享受物慾,能免於因果律的報應。尤其財富留給子孫、卻不知道到業亦隨之,想要子孫享受財富,反而害了子孫,這就是為什麼富不過三代。身外之物無一不帶業,當我們肆無忌憚的享受物慾時,福分就在不知不覺當中流失,那人生該追求什麼?

 

我們當充分了解人生在世只是短暫,應該趁著末日來臨前,趕快隨著天命的安排努力修行。才能了斷生生世世恩怨,同時可以承擔來討債的子孫的冤業。這才是為自己也為子孫,作最有價值的儲蓄。

 

0504修行幾度

 

從改造命運的角度來看修行,有幾個重要的方向。就是相信、佈施、靜坐、持戒、包容、忍辱、誦讀經典、精進與智慧。

 

「相信」一般學識越高的人,越難相信自己不了解的科目。尤其是爭議性很高、又很難求證的玄學問題。常聽人說:我相信神明,但是我不迷信。這句話聽來好像很合理,但是真的相信了嗎?其實這種觀念只是在將信將疑的狀態,離相信還只是一半的距離而已。

 

真正的相信是:不但要隨著因緣相信,還要毫不懷疑的相信,甚至信到連自己都難以接受的程度。這樣才能全心全力的投入,將修行的學識心得,完全應用在生活當中,改變過去的宿性、宿行,這才是真正的修行生活化,而不是將修行當成生活的裝飾品。如果只是選擇性的相信、蜻蜓點水式的參與,你就完全無法體會出,修行帶給你的深度利益。現在當你在別人的心目中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那才是相信。結果是你可能被利用,但是你也具備了進入修行的條件。

 

「佈施」人的禍福,源自過去世生活中,因爭取生活資糧所形成的恩怨情仇。因此運用各種佈施,去了斷一些冤親債主,使我們能有較多的善果,才能有較好的因緣。佈施需要用大力氣,最好能用到自己力氣的臨界點,不能只是做做樣子就可以。佈施的目的就是要了惡緣結善緣,因此佈施不要設定特定對象,只要把佈施當成一種習慣。在道場是如此、在不論何時何地是如此,甚至在生意場上亦如此。當你充滿善意的佈施之後,你就會碰上有道行的老師,接觸到一群真心修行的同道,讓你在修行的道路上,一路順遂。

 

「靜坐」靜坐是修行中很重要的課目。靜坐可以冥思、吸收靈炁,讓過去世的冤親債主依附,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佈施。如果靈炁的吸收量足夠,就可以用各種渡化的方式,回饋陸續出現的冤親債主。這種了斷方式是靈我兩界最好的結果。當災劫隨冤親債主不斷的遠離,我們便有多餘的力氣,來背負家族成員的債務。年久月深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會和諧化,身體也因靈炁的不斷補充而健康化,當無形的財庫充實,有形的財富才能隨心所欲的運用。

 

「持戒」人因有慾望而存在,也因為慾望難以節制,而有不得滿足的痛苦、更有因慾望而結下不斷循環的惡業,使人一直無法脫離生死輪迴的種種厄運。持戒是不容易戒掉宿性,但是可以不斷告訴自己,哪些事該為與否,至少可以阻斷小惡。當那些引導我們做壞事的債主,隨著修行而受神感化或離我們遠去時,作壞事的慾望就隨之消失。

 

「讀誦經典」很多人對讀誦經典有不同的解讀。讀誦經典是用經典的神威,來壓制我們周遭不聽使喚的債主,用經典的內容來感化自己及債主。不管你是否了解經典的內容無時無刻的誦唸,直到債主遠離、你的本靈漸漸提升,經典的內容隨著你層次的提升,就反而不是很重要了。佛經說:佛經僅是渡彼岸的舟楫。

 

剛入門的修行者最大的困擾是,各教經典汗牛充棟,卻不知該從何處著手。首先日常最常用到的六字咒,顯教的「南無阿彌陀佛」與密教的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嗡摩尼叭彌吽」,依個人唱唸的因緣決定取用。短經可背誦「波羅密多心經」和「太上老君常說清靜經」。長經則以「金剛經」和「道德經」為輔。我們修心養性的知識大都已足夠,欠的是足夠的智慧,來取捨思想觀念中的寶物或垃圾。

 

「精進與智慧」精進心是修行的必要條件。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而且是強烈的,修行若無精進心,就猶如逆水行舟,稍有鬆懈便會失去好不容易才前進的一小段,甚至會因而退後一大段。但是精進心就是智慧的一部分,它不會憑空生出、更不會告訴你,它住在什麼地方,通常會在人遇到災難時生出,而在災難過後隨著災難消失。想要隨時無難而保有精進心,只有在你的冤親債主不斷的遠離,你的本靈不斷的提升之後,智慧才能漸漸提升。也可以說智慧是修行的利益,而不是修行的必要條件。

 

修行確實可以解決人生的種種困難,何以大都數人無法接受呢?因為人不斷的在爭取較大的生存空間、機會、物質,而修行卻是將空間、機會、物質盡量施捨給眾生,自己只保留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真正的修行觀念與人的生存意志是違逆的。許多人把修行定位在用學識改變觀念、行為、或用強烈的祈求、禱告、誦經。這些方式都是修行的皮毛,難以撼動堆積如山的恩怨情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