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有一天死亡會來臨,但是在相續中沒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觀念。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面對死亡的時候,真的非常可怕啊!那時只能靠善根,沒有其他任何辦法。所以現在就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地積累善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竭盡全力地去了緣、了債。
我們都知道有一天死亡會來臨,但是在相續中沒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觀念。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面對死亡的時候,真的非常可怕啊!那時只能靠善根,沒有其他任何辦法。所以現在就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地積累善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竭盡全力地去了緣、了債。
民國四十六年,我出家,出家前就听說要捨出所有財物,因此存款簿,從家鄉帶出來的金戒指,金子值錢的東西都布施出來了,供養師父或常住,除留少數換洗的衣服,身上一塊錢都沒有,這時就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自由自在很快樂。因為我十多歲離開家鄉在軍隊都是管財物,心中錢財的負擔很重,現在身上一毛錢都沒有了,輕快自在的心境整整維持了三天,三天之後就正式出家,開始過沙彌的生活。
有一位無果禪師深居幽谷一心參禪,二十餘年來都由一對母女護法供養,由於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難消,故想出山尋師訪道,以明生死大事。護法的母女要求禪師能多留幾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給禪師。
母女二人回家後,馬上著手剪裁縫製,並一針念一句彌陀聖號。做畢,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
民國七十年(1981年) 十 一月七日 ,早上忽來一位小孩叫做徐理傑,才十三歲,住桃園大溪百吉路,由其父母陪同前來中壢求醫。小孩面無血色, 張 醫師見小孩業障深重,加上一股撲鼻的臭味,使人無法忍受。小孩的父母苦苦哀求 張 醫師全力治療, 張 醫師眼見小孩的病症(腳上的人面瘡)很危險,她說:'我將盡力治療,不過你們仍須與我合作,早晚準時來換藥,食物須按規定吃。’他們都答應了。
南宋時,有位叫司馬文宣的人,平時虔誠信奉佛法,也時常禮請僧人來家中誦經念佛。司馬文宣有一個弟弟,兄弟倆平日感情很好,經常在一起研習佛經。但不幸的,弟弟很年輕便去世了。恰在這一年,母親也與世長辭。司馬文宣心中很悲痛,便在家中為他們立了牌位,以表哀思。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
||
|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
富貴不全還 是富貴無邊? |
||
|
如果病的不只是人,而是心 |
||
|
有一種感動叫做守口如瓶 |
||
|
孤單的路,誰曾陪走過 |
||
|
從乞丐到富豪的啟發
從前有一個叫化子每天出門乞討,他很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於是他總要乞討一些糧食積攢起來。
可是他積攢了好多年,他的糧倉還是只有那麼一點米。他不 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打算弄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