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備急千金藥方》的第二十六卷上曾引用漢朝名醫張仲景的話:「人的身體本來平衡和順,只需要好好調養就行了。不要隨便亂服藥物!因為藥的力量比較強,而且偏助身體某一個器官和機能,吃了會使人五臟的氣不平衡,容易感受外來的疾病!」

接著孫思邈又說:「人類保健身體,一定要靠食物。只有救除緊急的病狀,才需要使用藥物。不知道正確的飲食,無法維持生命。不明白醫理的禁忌,無法除去疾病。一個好醫生,應當洞悉疾病的起源,知道他那裏出了毛病先用食物治療,食物治不好,然後再開處方或藥單。因為藥性剛強猛烈,好像兇暴的軍隊,運用失當,後果非常嚴重,怎麼可以隨便派上用場呢?」(參見《衛生飲食寶鑑》)

孫思邈的食療觀念和西洋醫學之父希波克萊斯(Hippocrates)的天然食物有許多相吻合的地方。希波克萊斯說:「天然的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又說:「疾病的真正治療者,乃是體內的自然力量。」他們這一派的醫生畢樂(Bielor)認為:人類的痛苦和疾病有許多是由於錯誤的飲食和藥物所引起的。因為食物中含有許多有毒的廢物。譬如肉類、人造香料、色素、防腐劑、化學合成物、過份鍊製的成品(白米、奶粉、冰淇淋)、刺激性的食物(像酒精、煙草、咖啡、茶、鹽、糖、胡椒等)、有毒物(像農藥、DDT、漂白粉、螢光劑、家庭用殺蟲劑和克蟑藥等)。

即使我們選擇的是完美天然的食物,也可能因為親經過不適當的處理,例如:煮得太過分、油炸過後再加上有害的調味品。正常消化的化學反應不單被這些有毒的廢物擾亂,同時也被有害的化學藥品(阿斯匹靈、盤尼西林、鎮靜劑、魚肝油)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吃過飽、不定時、沒運動、焦慮煩惱、貪愛憎恨恐懼)所破壞了。於是毒素就停留在血液中,損壞過濾器官和排泄器官,包括腎、肝、腸、心臟和皮膚等。這些毒素是疾病的真正原因,如果人體要回復健康,就一定要剷除它們,而食用天然的蔬菜、水果、胚芽麥、糙米、芝麻、瓜子、花生、酵母、鮮乳等。(詳見H. G. Bielor所著Food Is Your Best Medicine)

為了使諸位能進一步地認識食療和天然食物的概念,我們先來談談食物的特性:

(一)不可吃的食物

1. 凡是會浮在水上的肉都不可以吃。(張仲景)

2. 有紅點的肉不可以吃。(張仲景)

3. 父母跟我們本人所屬生肖的肉不可以吃,吃了會使人神魂不安。(張仲景)

4. 腐敗的魚肉飯菜,吃了會傷人。(張仲景)

5. 禽獸自己死而閉著嘴巴的肉,不可以吃。(張仲景)

6. 動物的肝臟變青色的,表示中毒,不可以吃。(張仲景)

7. 顏色是暗褐色紫色的肉,都不可以吃,因為那表示快要腐壞了。(《飲食為毒論》)

8. 沒有彈性的肉,不要吃。(《飲食防毒論》)

9. 因急性惡性傳染病死的動物,不可以吃。(張仲景)

10. 動物的五臟和魚,丟在地上,不會沾塵土的,不可以吃。(張仲景)

11. 狗和小鳥不吃的肉,不可以食用。(張仲景)

12. 蜘蛛掉落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張仲景)

13. 蒼蠅叮過的食物,不要吃。(張仲景)

14. 趴在地上死的動物,其肉不可食用。(詳見《衛生飲食寶鑑》)

(二)與某種體質不合適的食物

1. 白蘿蔔-身體虛弱的人,不宜吃。

2. 茶-空腹的人,不適合吃。失眠的人,不適合吃。瘦的人,不適合吃。(詳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3. 薑-懷孕的人,不可多吃。

4. 胡椒-咳嗽、吐血、喉乾、口臭、齒浮、浮鼻血、痔漏的人不適合吃。

5. 麥芽-孕婦不適合吃。

6. 薏仁-孕婦不適合吃。

7. 杏仁-小孩吃得太多,會產生瘡癰膈熱,孕婦也不可吃。

8. 西瓜-胃弱的人,不適合吃。

9. 桃子-產後腹痛、經閉、便秘的人忌食。

10. 綠豆-脾骨虛寒的人不宜食。

11. 枇杷-脾骨虛寒的人不宜食。

12. 香蕉-胃潰瘍的人不能吃。

(三)調配錯誤的食物

1. 蜂蜜加葱、蒜、豆花、鮮魚、酒一起吃會腹瀉中死亡。

2. 牛奶和菠菜一起吃有毒。

3. 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腹痛、肚瀉。

4. 羊肉和豆醬一起吃會發痼疾。

5. 羊肉和酪一起吃會傷五臟。

6. 羊肉加醋一起吃會傷害心臟。

7. 葱和鯉魚一起吃容易生病。

8. 李子和白蜜一起吃會破壞五臟的機能。

9. 芥菜和兔肉一起吃會引發邪惡的病。

10. 用薤和牛肉作羹,食了會成瘕疾。

11. 豬肉不可和田螺一起吃,會使人眉毛脫落。

(四)飲食時間不當的食物

1. 酒後飲茶會傷腎。

2. 酒後吃芥和辣物,會緩人筋骨。

3. 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血脈。

4. 八月九月勿食薑,會傷人神損壽。

5. 正月不得食生葱,令人面上起遊風。

6. 五月吃薤菜,損人滋味。

7. 九月份不可吃狗肉,會傷人的神。

()不可多吃的食物

1. 葱多食令人神昏。

2. 醋多吃會傷筋骨、損牙齒。

3. 木瓜多吃會損筋骨,使腰部和膝蓋沒有力氣。

4. 烏梅多吃會損牙齒、傷筋骨。

5. 杏仁吃太多會引起宿疾,使人目盲眉髮落。(引扁鵲語)

6. 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

7. 芋頭不可多吃,動宿冷。

8. 李子多吃,會使人虛弱。

9. 蕃石榴多吃,損人肺部。

10. 胡瓜多吃,動寒熱,積瘀血熱。

11. 薑吃得太多,令人少志少智,傷心性。

12. 酒喝得太多會傷腸胃、損筋骨、麻醉神經、影響神智和壽命。

13. 鹽吃得太多,傷肺欬,令人皮膚變黑色,損筋力。

14. 糖吃得太多,會蛀牙,使情緒不穩色,脾氣暴燥。

15. 餅乾吃太多,動火氣,喉部乾燥,容易感冒。

16. 菱角吃得太多,傷人臟腑,損陽氣。

17. 肉類多吃,害處最大。引起血管硬化和心臟病等。例如《神農本草經》把豬肉列為「下品的食物」。請詳閱《本草綱目》!

(六)可以防治疾病的食物

1. 蓮藕-止吐血、補虛勞,涼血,散瘀,解酒,清熱。

2. 葡萄-益氣倍力,補血利尿,安胎,治下腹充血症、肝臟病。

3. 栗子-補腎,治溏瀉。

4. 茴香-辟熱,除口氣,驅風,去痰。

5. 覆盆子-益氣輕身,令髮不白。

6. 甘蔗-消痰下氣和中,補脾氣,利大腸,止渴去煩,解酒毒。

7. 菱角-可治癌症。

8. 海帶-治引狀腺腫大。

9. 瓜子-令人光澤,好顏色,益氣不飢。

10. 枸杞葉-補虛益精。

11. 莧菜-明目除邪氣,利大小便,去寒熱。

12. 蘿蔔-防炎症,解麵毒。

13. 花生-催乳汁,療水腫。

14. 菊花-明目,清熱,平衡血壓。

15. 楊桃-解渴、消暑,治喉嚨痛。

16. 橄欖-解酒,止喉痛。

17. 梨子-解熱,止咳化痰,治喉炎。

18. 柿子-開胃淡痰,止渴闊心肺。

19. 桑椹-治風寒濕痺諸痛。

20. 柚子消食解酒毒。

21. 枇杷-鎮咳化痰。

22. 芒果-止渴、止嘔、止暈。

23. 西瓜-利連,治腎臟炎浮腫,糖尿病,黃疸。

24. 芥菜-利九竅,明耳目。

25. 胡蘿蔔-下氣補中,安五臟,補血,明目,治感冒。

26. 包心菜-益腎補髓。

27. 金針菜-利尿、止血、消腫。

28. 生薑-散寒、止嘔、消痰、解毒。(《本草綱目》說:薑解芋頭的毒特別有效)。

29. 絲瓜-活血、解毒、止痛、止血 利尿、消痰。

30. 胡瓜(大黃瓜)-利連、解渴。

31. 苦瓜-補中益氣,解熱,消暑。

32. 紅豆-利尿,治腳氣、水腫、黃疸。

33. 綠豆-利尿,解熱、解毒。

34. 甘薯-健脾胃、強腎陰。

35. 向日葵-活血、潤腸、止淋濁、消癰腫。

36. 茶-提神利尿。飯後以茶漱口,防蛀牙。(詳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郭家的《食療醫話》,薛聰賢的《蔬香果樂》。)

順便建議諸君:吃完飯菜,最好倒點熱開水在碗盤上下沖洗一下剩餘的油汁。一則惜福而不浪費食物,再則碗盤便於清洗。

洗碗盤最好不要用「洗碗精」或「清潔劑」,因為這兩種東西化學物質有毒性,而留在碗盤上的殘餘毒素很難沖洗乾淨。最好取而代之用「淘米水」或「煮麵湯」,就安全無虞了。

(七)食物的五味與疾病的關係

《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二十六卷上說:酸、鹹、辛、苦、甘這五味都不可吃得過多。吃得過多,對身體會有不良的副作用:

1. 酸走筋入肝,多食酸令人癃,使人允肉又厚又皺,所以筋病不可吃酸。

2. 鹹走血入腎,多食鹹令人渴,使人血脈凝澀,所以血病不可吃鹹。

3. 辛走氣入肺,多食辛令人慍心,使人筋急而爪枯,所以氣病不可吃辛。

4. 苦走骨入心,多食苦令人變嘔,使人皮槁而毛拔,所以骨病不可吃苦。

5. 甘走肉入脾,多食甘令人噁心,使人骨痛而髮落,所以肉病不可吃甘。

《摩訶止觀輔行》的第三十二卷上也說:

適度的酸味對肝臟有益,卻會損脾臟,所以脾病不可吃酸。

適度的鹹味對腎臟有益,卻會損心臟,所以心病不可吃鹹。

適度的辛味對肺臟有益,卻會損肝臟,所以肝病不可吃辛。

適度的苦味對心臟有益,卻會損肺臟,所以肺病不可吃苦。

適度的甘味對脾臟有益,卻會損腎臟,所以腎病不可吃甘。

先看看我們自己五臟有什麼毛病,然後再吃對那一臟有益的食物,而禁止吃對那一臟有損的食物。五味都不可吃得過多,因為五臟是相生相剋的,吃得過多必然會傷到某一種臟腑,而造成惡性循環,甚至暴斃。例如適度的酸,雖然肝臟有益,可是酸吃得太多就會傷脾,脾臟不好又會影響到腎臟,腎臟不好又會影響到心臟、肺臟,最後還是傷到肝臟。所以孫思邈先生說:「春天寥少吃酸,多吃甘來保養脾臟。夏天宜少吃苦、多吃辛以保養肺臟。秋天宜少吃辛、多吃酸來保養肝。冬天宜少吃鹹、多吃點苦來保養心臟。四季宜少吃甘、多吃點鹹來保養腎臟。」黃帝的醫藥顧問歧伯也說:春天應吃涼性的食物,夏天應吃寒性的食物,秋天應吃溫性的食物,冬天應吃熱性的食物。」(《本草綱目》卷一第五十二頁)

請注意:西醫說腎臟病的人不可吃鹽,因為鹽中有「鈉離子」。中醫上認為鹽的味道帶鹹、帶甘又帶辛。因為甘味傷腎,而鹽中帶甘味,所以不能吃鹽。再者鹹味可入腎,所以補腎的藥,都半要用淡鹽水服送,才能發揮力量。

中國的藥理很複雜,藥不但有五味,而且也有四氣,「氣」無形而升,故為陽。「味」有質而降,故為陰。所謂「四氣」就是寒、熱、溫、涼、例如石膏和知母因為帶有寒涼的特性,所以能治療熱病,附子和肉桂因為帶有溫熱的性質,所以可以治療寒病。假如我們只考慮到藥材的「味」,而忽略了「氣」,以熱藥治熱病,那豈不是火上加油?更增加疾病的嚴重性,同樣的道理以寒藥治寒病,也是危險而行不通的。

有的藥材只有一種味一種氣,有的藥材只有一種氣,而卻有很多種味。例如桂枝性溫而味辛甘,升麻性微寒而味甘辛,還帶微寒。同樣的溫性,有生薑的辛溫,厚朴的苦溫,黃耆的甘溫,木瓜的酸溫,蛤蚧的鹹溫。又例如同一種辛味,有石膏的辛寒,薄荷的辛涼,附子的辛熱,半夏的辛溫。(請參見吳儀洛所著《增註本草從新》的<藥性總義>和秦伯未的《醫學入門捷徑》第四章)。

(八)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斷食得法也可以治病,不過這方法太辛苦,而且有危險性,所以我贊成減食。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這一句話是出自唐朝百丈大智禪師二十條叢林要則中的第四條。這二十條要則的原文是:

1.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2.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3.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4.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5.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6.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有了是非,就會引起紛爭,而不能安心修道)

7. 留眾以老成為真情。

8. 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9.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10. 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11.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

12. 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13. 老死以無常為警策。

14. 佛事以精嚴為切實。

15. 待客以至誠為供養。

16. 山門以耆舊為莊嚴。

17.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

18. 處眾以謙恭為有理。

19.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

20. 濟物以慈悲為根本(見《禪門日誦》第一百三十六頁)

這二十條要則的含義都很深、因限於時間的關係,現在我們只來解釋:為什麼疾病要以減食為湯藥?

1. 少吃東西是人類生病時的一種自然反應。少吃東西才能讓胃充分休息,而且減輕身體機能的過度負荷,使生理組織恢復活力,白血球和抗體充分發揮驅除病菌的效能。

2. 有很多疾病是由於飲食太雜和太多引起的,所以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節制飲食,可以防治疾病。

3. 《摩訶止觀輔行》上說:「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心智清明,修行止觀的工夫才能得利,才能運用止觀來治病。

4. 吃得越多,人越昏沈。飲食過量,不但會傷腸胃,而且過多的養階留在體內,排不出去,會變成毒素,尤其脂肪或者維他命A、D、E、K這四種油性的維生素過多時,無法排出體外時,會造成血管硬化等可怕的疾病。減少飲食,可以把遺留在體內的毒素排出,對於強化身體機能很有用。

5. 雖然《神農本草經》把一切食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常吃有利無害的食物。中品是少吃有利、多吃有害的食物。下品是本身具有毒性,除非當藥治病,否則不能食用的食物。現在由於大量生產,農作物普遍噴灑殺蟲劑和農藥,很多好東西都變質了。再者,食品加工,大多滲放了色和防腐劑,碗盤上洗潔劑的遺毒又很難清洗乾淨,所以再好的食物還是不宜多吃,以免傷害肝臟和身體機能。

6. 食無求飽,隨遇而安,才能專心修道,鍛鍊心智。天天講究美味,貪求口福,則必然會起分別和煩惱心,這樣心地怎會清淨呢?所以還是少吃比較自在。少吃則對物質的依賴也相對地減少,容易達知足常樂的境界,既不必為生活而奔波,又可對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

7. 減食最明顯的理由,也許是因為現代人普遍都吃得過多。吃得過多會造成身體機能的負荷太重和操作過量。身體機能長期的奮亢,最後可能導致機體組織的損壞或崩潰,而造成機能失調或引發其他的病症。糖尿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