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昧因果

百丈懷海禪師每次上堂為弟子說法時,都有一個老人隨著大眾聽法。

有一天說法完畢,弟子們都退去,唯有老人留下,不願離開。

百丈懷海禪師問他:「你是什麼人?」

老人回答:「我不是人,我是狐仙,久遠的 過去,迦葉佛還住世時,就在這座山裡。當時有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會落在因果的法則裡嗎?』我回答說︰『不會落入因果。』一言之偏差,於是死後墮落畜牲道,連續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狸。 今天請和尚代下一轉語,讓我有了正解,幫助我脫離狐狸身。」

禪師說:「你問吧!」

老人問:「大修行人還會落在因果的法則裡嗎?」

禪師回答:「大修行人對於因果清清楚楚,絕不會昧於因果。」

老人聽了百丈懷海所說,當下大徹大悟,深深的一鞠躬,說:「我已經脫離了野狐的身體,就在山後,乞求可以依一般亡僧送我一程。」

禪師請維那(負責寺院雜事之人)告訴大家,飯後要送亡僧。

大眾集聚議論說:「大家都很好啊!涅槃堂(生病的僧人入滅的地方)又沒有病人, 為什麼要送亡僧?」

飯後,禪師帶著眾人,到山後的嚴壁之下,用木杖挑出一具野狐的屍體,依出家人的禮俗將牠火葬。

當晚禪師上堂為弟子說法時,道出此事的前後因緣,黃檗便問:「古人只答錯一句話,就做了五百生的狐狸,如果沒有答錯話,會變成什麼呢?」

百丈懷海說:「你向前靠近,我告訴你。」

黃檗向前,冷不防出手打了百丈懷海一巴掌,百丈懷海笑了笑說:「本以為達摩個大鬍子已經夠厲害的了,沒想到你比他更狠啊!」

—聞思修—

佛法的因果定律重點有二:

1、因果定律是不消滅的。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2、因果定律是不能相互抵銷的。有人說我過去作惡很多,現在做很多的善來彌補抵銷,這是錯誤的觀念。試想在一塊土地上先後種下瓜種與豆種,結果瓜種一定生瓜,豆種一定生豆,兩者不會互易,也不會相互消滅。

故事中的老人說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就是沒弄懂因果定律,而以一言之失,墮五百世野狐身。傳法之人,當以此為戒。百丈懷海禪師說的「不昧因果」,是指說證悟的修行人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過去生的惡業果熟時,就坦然一笑而受之。就如世尊過去生敲了大魚的頭三下,縱然成佛後,在釋迦族被滅族時,還是頭痛了三天。

修行若能改變因果的話,因果定律便不存在;但是,如果修行不能改變因果的話,沒有一個人能成佛,那修行又有何用呢?這個問題很是微妙,大家想想。

其實修行就是積極的在止惡行善,所以很多人以為行新善可以補舊過。而事實上,因是因,緣是緣,果是果,因要由緣才能結成果,也就是緣未成熟時,可以透過修行成就善緣來轉變果報;然緣若成熟時,就沒有辦法補救了。

轉變因果的兩種方法:

一、知道因,要斷緣,可轉果。過去某個地方有一座寺廟,有位法師在那裡講經,同時有一個曾經造了大罪業的人,聽完了經就去請問法師說:「我過去殺生害命,已經造了很大的罪業,現在該怎麼辦呢?」法師就教他說:「你要真心流露發心懺悔,現在還未結果,斷緣就可以了。」但是此人只知因與果,不明白緣的道理?法師就善巧方便,拿一包蒺蔾給他,教他種在寺後空地的東西兩條小路邊,並且說道:「東邊種的蒺蔾要撒石灰,不要澆水;西邊種的要天天澆水」;法師又交代他每隔五天要赤足一次,東邊走走西邊走走,此人頭一次東走走西走走,並沒有什麼感覺,法師就再叫他說:「西邊依然天天要澆水,東邊依然 是不可澆水,再隔五天,也是要赤足兩邊走走。」

又隔了五天,這個人也是如此走來走去,這個時候,忽然看到西邊種的蒺蔾已經長出芽來。再過五天看到芽已經長了三寸,而且開出黃花,他仍然是走來走去。再過了五星期後,在西邊赤足走的時候,就被蒺蔾的刺,刺的不能走了,法師就問他說:「東邊走的時候,感覺怎樣?」那個人回答說:「不感覺什麼。」法師再說:「東西兩邊都是種蒺蔾種子,為什麼東邊能走西邊卻不能走呢?」這個時候他才恍然覺悟,原來東邊撒的是石灰而且又不澆水,因此斷了緣就不發生作用;而西邊的蒺蔾天天澆水,這水的增上緣,就發生了力量。

所以顯然是同時下種,東邊的不發芽而西邊的卻很茂盛,這就是有緣則生,無緣則滅,因果可以轉變的道理。

二、了知空性,真心懺悔。

當我們學佛,深入佛理時,即了知一切法皆是空性,所以「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無,心亡罪滅倆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要這樣子來懺悔消業,這樣子來轉變因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